2025, 44(1):98-103.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25.01.013
摘要:近红外飞秒激光诱导铁电畴反转技术是三维非线性光子晶体制备领域的重要手段,基于其制备的样品已在光学频率变换和非线性波前整形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目前,已报道的激光诱导铁电畴反转过程均在常温下进行,然而铁电体在升温时会逐步趋近居里点,其矫顽场等与铁电畴反转特性相关的物理性质均会随温度升高而发生改变,但目前关于温度对飞秒激光诱导铁电畴反转过程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本文选取居里温度约70~80 ℃的铌酸锶钡铁电晶体作为加工基质,在温度25~65 ℃下利用近红外飞秒激光诱导了反转铁电畴结构,通过观测结构的二次谐波光场分布推测铁电畴反转情况,获得了不同温度下畴反转所需的激光阈值功率,并对影响规律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推测。
2023, 42(3):300-305.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23.03.003
摘要:基于绝缘体上铌酸锂平台,设计了周期极化的铌酸锂薄膜波导结构,利用铌酸锂良好的非线性性质并结合灵活的相位匹配方案,分析了结构色散对极化周期的影响。此外,借助波导模式有效折射率随温度变化的不同,通过改变材料温度,有效扩展了频率转换的带宽,实现了1.5 ~1.6 μm范围内的倍频,最终获得562%的归一化转换效率,为芯片光子学参量转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5, 34(3):276-281.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5.03.004
摘要:采用宽带宽的光脉冲在铷原子蒸汽中产生两个红外波段双波长的光信号, 观察到两个红外光信号间存在竞争。研究了泵浦激光强度、光脉冲啁啾和铷原子数密度对两个红外光信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个红外光信号产生于两个耦合的参量六波混频过程; 信号的强度随泵浦激光强度、光脉冲啁啾和铷原子数密度发生变化, 两个波长红外光信号间的竞争主要由与铷原子数密度相关的相位匹配条件所决定。
2011, 30(3):221-223.
摘要:理论上研究并论证了飞秒激光在非周期性极化畴反转的铌酸锂晶体(LN)中由光整流效应产生任意频率、窄带的太赫兹(THz)波辐射的可行性.为实现对THz波谱的整形,文中利用模拟退火(SA)算法设计出铌酸锂晶体的极化畴反转结构的最佳模型,由此可产生任意预置时间波形的THz辐射场.结果表明,SA算法是一种有效的通过设计晶体极化畴反转结构,实现对THz时间波形整形的方法.
2008, 27(4).
摘要:基于电磁场理论,推导了无耗非线性左手材料中三波耦合的波混合方程,并研究了相位匹配条件下正向信号波与逆向和频波的能量转换过程及其空间分布.验证了可将无耗非线性左手材料的入射面作为反射镜,把能量以和频波的形式反射.同时给出有限厚度介质板中信号波和和频波的场强分布数值结果,验证了文中结论的正确性.
2008, 27(4).
摘要:基于电磁场理论,推导了无耗非线性左手材料中三波耦合的波混合方程,并研究了相位匹配条件下正向信号波与逆向和频波的能量转换过程及其空间分布.验证了可将无耗非线性左手材料的入射面作为反射镜,把能量以和频波的形式反射.同时给出有限厚度介质板中信号波和和频波的场强分布数值结果,验证了文中结论的正确性.
2008, 27(2):105-108.
摘要:对基于多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晶体(PPMgLN) 的信号光单谐振准相位匹配光学参量振荡器(QPM-OPO)进行了实验研究.以输出波长为1.064靘的声光调Q Nd:YAG固体激光器作为基频泵浦源对周期为29~31.5靘的多周期掺镁(5mol%)铌酸锂极化光栅进行了光学参量振荡温度、周期调谐实验,光参量振荡阈值功率仅为45mW(重复频率1kHz).通过温度调谐(20~180℃)与周期调谐(29.0~31.0靘)相结合,实现了调谐范围为1445~1685nm的信号光稳定输出.
2005, 24(3):213-216.
摘要:研究了掺镁(5mol%)铌酸锂晶体的周期极化特性,发现晶体的极化矫顽场仅为3kV/mm,根据镁掺杂对晶体本征缺陷的影响解释了极化矫顽场降低的原因.采用短脉冲极化电场,对极化电流的热效应进行抑制从而消除了晶体均匀性对制备周期极化光栅的影响,在1mm厚的掺镁(5mol%)铌酸锂晶体上成功制备出了均匀的周期极化光栅.在室温下,利用1.064μm的Nd:YAG调Q激光器对得到的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晶体进行了倍频实验,在输入功率为75mW时,得到3.5mW的532nm倍频绿光输出,转换效率为4.6%.
2004, 23(2):81-85.
摘要:推导了非线性光学Ⅱ类参量下转换(SPDC)产生的孪生光子环方程,分析了该共轭环的图象变化,讨论了由双光子态产生的一些有意义特性,描述了从晶体射出的孪生光子环的几何光学现象,证实了产生高效孪生光子束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