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褚君浩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9014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577
国内邮发代号:4-335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郭大路 , 牟进超 , 马朝辉 , 李明迅 , 乔海东 , 吕昕
2016, 35(4):389-393. 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6.04.002 CSTR:
摘要:设计了一种能够工作在140~325 GHz频带的宽带准光检波器,由一颗高阻硅透镜和单片集成检波芯片组成.设计并加工出双缝天线,在天线馈电端集成了肖特基二极管,该紧凑结构使其能够接收空间中的太赫兹辐射并转换为基带信号.为增强片上天线的方向性,利用MLFMM算法进行了扩展半球硅透镜的设计和优化,实现了良好的辐射特性.通过测试,天线在220 GHz和324 GHz处的辐射增益分别为26 dB和28 dB.在140~325 GHz,检波器测试得到的响应率可达到1 000~4 000 V/W,对应的等效噪声功率(NEP)估算为0.68~273 pW/Hz.
2016, 35(4):394-397. 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6.04.003 CSTR:
摘要:基于0.18 μ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 图像传感器工艺提出一种新型的低暗计数率(Dark Count Rate)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PAD)器件.该器件是利用P+/LNW(Light N-well doping)结检测光子,并通过低浓度的N型扩散圆形保护环抑制边缘击穿,确保其工作在盖格模式.测试结果表明在室温环境下,直径为8 μm的SPAD器件,雪崩击穿电压为14.2 V,当过调电压设置为2 V时,暗计数率为260 Hz,具有低的暗计数率特性.
刘红英 , 王爽 , 王蓉芳 , 石俊飞 , 张二磊 , 杨淑媛 , 焦李成
2016, 35(4):398-406. 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6.04.004 CSTR:
摘要:在传统的利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遥感图像分类中,除了近期一个有监督分类的工作,很少涉及颜色特征。与该工作不同,在本文中,针对城区分类,利用颜色特征构造一个新颖的无监督的分类框架。首先,基于最近提出的PolSAR数据的四分量分解模型,计算了常用的颜色空间:YUV,RGB,HSI和CIELab,通过引入颜色熵量化的选择颜色特征,然后,联合纹理特征和扩展的散射功率熵,用自适应的均值漂移算法分割PolSAR图像,最后,根据基于G0分布的距离测度合并聚簇为较为匀质的地物类别。通过L波段AIRSAR数据和C波段Radarsat-2的PolSAR数据验证了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分类正确率表明,相比于已有的工作,提出的算法对于城区有较好的区分能力。
2016, 35(4):407-411. 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6.04.005 CSTR:
摘要:用投掷法和有限元差分法计算了单周期调制掺杂GaAs/AlGaAs双量子阱的能带结 构,得到基态能级与第一激发态的能级差为 43.3 meV,并由此推算得到产生载流子横向转 移效应的电场强度为1.2~1.8 kV/cm之间.采用 MBE 技术生长了所涉及的双量子阱结构, 通过优化退火条件,获得了较理想的金属—半导体接触条件.在此基础上,测得在电场强度 为 1.5 kV/cm时,电流—电压曲线呈现出负阻特性.该电场强度区别于GaAs耿氏效应的电 场强度,由此判定,产生微分负阻的机理是电子由高迁移率导电层到低迁移率导电层的横向 转移所致,即实空间转移.
李雄军 , 韩福忠 , 李东升 , 李立华 , 胡彦博 , 孔金丞 , 赵俊 , 朱颖峰 , 庄继胜 , 姬荣斌
2016, 35(4):412-417. 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6.04.006 CSTR:
摘要:采用不同钝化工艺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P/A比的变面积光电二极管器件.在77~147 K温度范围对器件R0A和1 000/T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温度区间器件暗电流主要以扩散电流占主导.对器件的R0A分布进行了研究,77 K下HgCdTe薄膜内的体缺陷及非均匀性对器件性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27 K下由于体扩散电流增加,缺陷对器件的作用显著弱化.77 K和127 K下器件R0A随P/A比增大而减小,表明表面效应对器件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Vishnu Gopal模型对器件1/R0A值和P/A关系进行了拟合分析,证实了器件存在较大的表面漏电现象,且通过表面钝化工艺的改进,有效减小了表面效应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2016, 35(4):425-429. 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6.04.008 CSTR:
摘要:设计了一款口径为3 m的衍射望远镜,其工作波段为7.7~10.3 μm,光谱宽度|Δλ/λ|达到了1/3.设计结果表明,系统得到了接近衍射极限的成像质量.制作了一套缩比的衍射望远镜,成像质量优异.
2016, 35(4):430-434. 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6.04.009 CSTR:
摘要:介绍了一种用于工作波段0.4~2.5 μm超光谱成像系统中消高级次光谱集成滤光片的设计与研制.针对offner凸面光栅分光的工作特点,通过在同一光学基片上划分三块不同的几何区域,分波段实现超光谱成像仪全光谱范围内因光栅分光引起高级次光谱的抑制与消除,同时保证工作波段的光学效率优于93%.采用精细掩模技术,保证不同波段之间过渡区域的尺寸小于30 μm,有效提高光谱利用效率.
2016, 35(4):435-441. 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6.04.010 CSTR:
摘要:利用折叠波导返波振荡器(FW-BWO)作为激励源,用于激励工作频率为216 GHz的折叠波导行波放大器.利用3D-Magic进行仿真实验,通过仿真优化,最终得到96 W的输出功率,整个电路的长度被设计为只有1 cm左右.通过该方法,显著地缩短了高频结构长度,有利于实现小型化的真空电子学太赫兹源,对集成化的太赫兹源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6, 35(4):442-448. 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6.04.011 CSTR:
摘要:设计了组分为Al0.5Ga0.5As/GaAs/Al0.2Ga0.8As阶梯形量子阱结构,其导带子带能级可与中红外双波长CO2激光器的泵浦光光子能量共振.计算了此量子阱对两束泵浦光的二阶非线性差频系数χ(2)DFG及三阶非线性系数χ(3)ω1和χ(3)ω2的表达式;在导带分别为抛物线形和非抛物线形两种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三个非线性系数随两束泵浦光波长的变化.χ(2)DFG、χ(3)ω1和χ(3)ω2随两束泵浦光波长λp1和λp2都是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对应不同泵浦波长,存在一个峰值;相比于导带为抛物线形,在非抛物线条件下三个非线性系数随短波长的泵浦光λp1的变化出现“红移”现象,而随长波长的泵浦光λp2的变化峰值位置基本相同;由量子限制效应导致的两种导带情况下子带能级变化,即与泵浦光光子共振条件发生变化,是出现“红移”的原因;而峰值数值上的差异,主要由量子阱子带能级间的跃迁矩阵元和两种导带条件下不同的能级差决定.
2016, 35(4):449-453. 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6.04.012 CSTR:
摘要:建立波长1 550 nm的全光纤激光相干探测系统,系统采用全光纤设计,光路简单且稳定性高.数值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激光相干探测和时-频分析,可有效地提取水下不同频率、不同强度和不同深度的振动特征.该系统可实时探测出40~10 000 Hz的水下声信号,且测量标准偏差小于几个赫兹.因此,激光相干雷达用于水下目标的探测与识别具有实时性,该技术可为水下目标的特征提取和识别提供新的途径.
2016, 35(4):454-461. 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6.04.013 CSTR:
摘要:提出了一种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回波信号时间去相关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采用自适应区域增长算法(IDAN, Intensity-Driven Adaptive Neighborhood)估计所有干涉子集的相干性;利用迭代最小二乘去除估计量偏差;采用相干性分解技术对无偏样本相干性进行分离,获得精确的时间去相关分量.以美国南加州洛杉矶地区的ENVISAT ASAR数据集为例,对新方法和现有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的融合算法能够获得更加可靠、精度更高的时间去相关分量,并具有非阈值和近乎完全的自适应性.本文的研究将有利于改善与时间相干性有关的地球物理参数反演,也有利于地表变化周期性和随时间变化的气候环境实时监测等.
2016, 35(4):462-469. 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6.04.014 CSTR:
摘要:基于2012~2015年洪泽湖4次星地同步试验数据,建立了较高精度的水体悬浮物浓度单波段(671 nm)模型(R2=0.74, RMSE=8.58 mg/L),并进行了验证(R2=0.72, RMSE=11.98 mg/L);然后,将该算法成功应用到了2012~2015年464景VIIRS无云影像上.结果表明,洪泽湖悬浮物浓度呈现春夏低、秋冬高的季节特征和东、中部高,西、北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年际变化尺度上,悬浮物浓度年均值呈现较小的减少趋势.总体来说,VIIRS在浑浊水体悬浮物浓度上表现了较好的探测能力,在湖泊水色遥感领域具有较大潜力.
2016, 35(4):470-476. 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6.04.015 CSTR:
摘要:基于扫描波长调制光谱技术,开发了一种同时测量气体压强、温度和组分浓度等多个参数的传感器.详细分析了利用谱线的4fpeak/2fpeak和2f/1f信号测量气体参数的迭代算法以及传感器的设计方案.采用频分复用方案,利用7 429.72 cm-1和7 454.45 cm-1两条H2O谱线对温度分布在300~1 200 K范围内的静态气室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迭代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和测量精度高等优点,温度、压强和H2O组分浓度的测量值与预测值基本符合,与预测值的最大相对偏差分别在4%、6%和6%以内.
杨建菊 , 周桂耀 , 韩颖 , 侯蓝田 , 李曙光 , 王伟 , 赵兴涛 , 苑金辉
2016, 35(4):477-482. 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6.04.016 CSTR:
摘要:将钛宝石激光器产生的飞秒激光脉冲泵浦实验室自制的高非线性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脉冲的中心波长为820 nm,位于光子晶体光纤的接近于零色散的反常色散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泵浦功率的增加,一阶孤子的中心波长发生了红移,同时产生的色散波的中心波长则发生蓝移进入可见光区.当泵浦功率达到0.45 W时,色散波与残余泵浦的输出功率比为42.67,色散波的带宽达到81 nm,而处于近红外波段的红移孤子带宽可达231 nm.利用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产生近红外波段宽带孤子和可见区高效色敬波的实验对飞秒激光频率转换和光谱展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016, 35(4):483-487. 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6.04.017 CSTR:
摘要:设计了采用新型曲线阴极结构的W波段双阳极磁控注入电子枪,手动优化得到的电子注参数在速度比1.1时,纵向速度零散为1.84%.为了克服手动优化方法的繁琐和低效,引入了数值计算方法的优化策略,编制了基于MATLAB语言的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优化程序,并结合二维电子光学软件EGUN对该W波段曲线阴极结构电子枪进行优化,优化得到的电子枪在保证电子注速度比1.1的情况下,纵向速度零散分别达到了0.81%和105%. 与手动优化方法相比,数值优化方法不需要设计者干预优化过程,具有自动高效的特点,且优化结果更好.
2016, 35(4):488-495. 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6.04.018 CSTR: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差频测角定位、等效去平地相位和模糊数估计相结合的相位解缠方法.根据波束指向信息在差频下干涉测角,对目标进行粗定位;然后借鉴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中的去平地相位技术,实现等效去平地相位,缓解相位解缠压力;最后对模糊数进行统计估计,完成相位解缠.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解决了目标尺寸较大引起的相对相位缠绕问题,而且可以获得目标的绝对相位,实现了对运动目标的三维定位与三维成像.
2016, 35(4):496-504. 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6.04.019 CSTR:
摘要:针对基于可见光和红外图像的分析型融合跟踪算法在复杂环境下的鲁棒性不高,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优化协同训练理论的自适应分析型融合跟踪算法.首先,通过加权多示例学习boosting技术分别从基于可见光和红外图像的弱分类器池中实现判别能力最好的弱分类器挑选,减弱引入的误差样本对联合分类器判别能力的影响;然后,在自适应先验知识引入机制辅助下,完成分类器样本包的协同训练更新,减小相互引入误差样本的概率;最后,通过误差模型完成算法有效性分析.多组序列跟踪的对比实验结果展示了该算法各部分对提高跟踪鲁棒性的贡献,验证了该算法相比于基于单源图像或其它融合机制的跟踪算法更好的鲁棒性.
2016, 35(4):505-512. 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6.04.020 CSTR:
摘要:针对大孔径静态干涉成像光谱仪(Large Aperture Static Interference Imaging Spectrometer,LASIS)各波段共视场扫描成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在轨几何内检校的虚拟重成像方法进行波段高精度配准.此方法充分考虑姿轨的变化和镜头畸变等导致高光谱波段影像失配的几何因素,在内方位元素检校的基础上,对高光谱影像进行虚拟重成像,实现了对误差源的建模以及波段间相对误差的消除.利用遥感十四号LASIS在不同区域数据进行内检校和虚拟重成像实验,结果表明,进行LASIS数据的处理能够得到优于0.16像素的波段配准精度.
主编:褚君浩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9014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577
国内邮发代号: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