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43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1.3~2.7 μm带通滤光膜研制与分析

      2022, 43(8):1-7.

      摘要 (729) HTML (0) PDF 2.70 M (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光学薄膜技术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光学系统、光电系统和光电仪器。新型探测器的发展对1~3 μm近红外波段附近的能量响应提出了滤波的要求。从电磁场理论和麦克斯韦方程出发,介绍了光学薄膜的设计理论,论述了带通滤光膜的设计方法。基于Optilayer软件,以氧化铝为基底,设计了一种工作波段为1.3~2.7 μm的近红外带通滤光膜。考虑到镀膜材料的匹配性问题,选择硫化锌和氟化镱作为高、低折射率材料。采用长波通与短波通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并用Optilayer软件完成了膜系的计算和优化。在氧化铝基底双面镀制膜,用电子束蒸发和离子束辅助沉积的制备工艺完成了膜系镀制。用分光光度计对制备样品进行了透过率测试。结果表明,在1.3~2.7 μm设计波段,样品的平均透过率大于95%,符合带通滤光膜的设计要求。

    • 国产机载红外探测器的应用效果评估方法

      2022, 43(8):8-12.

      摘要 (571) HTML (0) PDF 690.15 K (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我军装备国产化步伐的加快,需要对国产核心电子器件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以推动国产核心电子器件在我军装备中的工程应用。首先介绍了开展国产红外探测器应用效果评估的背景及必要性,然后详细描述了国产红外探测器在器件级、模块级、设备级和系统级的应用效果评估方法,最后通过分析论证对国产红外探测器在机载系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价。该方法可牵引国产红外探测器的优化改进,以支撑我军装备承制单位的综合保障及可靠性设计工作。

    • 一种大动态范围近红外光功率测量电路设计

      2022, 43(8):13-16.

      摘要 (475) HTML (0) PDF 955.27 K (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铟镓砷(InGaAs)光电二极管设计了一种大动态范围近红外光功率测量电路。在不使用外置光衰减片的条件下,它可以测量-95~10 dBm范围内的近红外光功率。该光功率测量电路采用了自动偏压控制、多档放大量程、差分采样电路等技术,并通过电磁屏蔽设计抑制了杂散光噪声和电路暗噪声,从而提高了测量动态范围。测试结果表明,这种近红外光功率测量电路的动态范围达到105 dB,在-60~10 dBm范围内的线性度优于±0.02 dB。

    • 光纤布拉格光栅热式流量传感技术研究

      2022, 43(8):17-25.

      摘要 (1080) HTML (0) PDF 2.44 M (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 FBG)热式流量传感技术具有测量阈值低、灵敏度高等优点,是近年来流量测量领域的研究热点。概述了FBG热式流量传感原理,总结了当前该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主要分为传感器加热、结构设计、温度补偿和封装增敏四个方面),旨在发现问题、展望未来。从近年来的典型研究成果入手,分析了电加热、光加热两种传感器加热方式和热线式传感结构。温度补偿和封装增敏部分则作为专题来研究,其中温度补偿旨在解决传感器加热换热与环境温度交叉敏感问题。最后归纳分析了该技术在大流量时的低灵敏度特性,并讨论了提升传感器灵敏度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相关方法。

    • 框架与芯片粘接中两种涂胶工艺分析与优化

      2022, 43(8):26-32.

      摘要 (521) HTML (0) PDF 3.12 M (4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外探测器框架涂胶工艺具有胶粘剂种类多、涂胶精度要求高等特点,难以同时兼顾工艺效率和工艺效果。为了探索较优的涂胶工艺,基于一种框架,对比分析了手工涂胶和丝网印刷两种涂胶工艺对框架芯片粘接工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丝网印刷涂胶和手工涂胶工艺均能满足胶粘剂正常固化、耐受100次温度冲击、电路片四周溢胶均匀的基本要求。当丝印网版为集中穿孔模式时,丝网印刷涂胶工艺下的胶层气泡率小于1%,是手工涂胶工艺的0.09倍。使用不同的胶粘剂时,手工涂胶工艺效果不受胶粘剂的填充物直径变化的影响,而丝网印刷更适合含有小直径填充物的胶粘剂。最后,根据网版设计的迭代数据,提出了漏印面积的经验计算公式,为精确、快速的网版设计提供了支持。

    • 基于卫星红外窗区数据的云顶高度反演方法

      2022, 43(8):33-43.

      摘要 (663) HTML (0) PDF 2.87 M (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云顶高度是云最基本且十分重要的参数,同时也是研究空域容量、航线高度配备和天气预测预警等的重要参数。简单描述了基于卫星资料反演云顶高度的主要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然后介绍了单红外窗区法、太阳光反射率-红外窗区法、H2O-红外窗区法和红外分裂窗查算表算法的原理和优缺点,并对相关卫星的业务算法进行了简要评述。接着对单红外窗区法反演对流云云顶高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单红外窗区法反演不透明厚云的精度和相关性都很高。最后分析了影响各方法精度的原因,并对后续云顶高度反演方法进行了展望。

    • 基于移动窗口法的城市遥感生态质量评价研究

      2022, 43(8):44-52.

      摘要 (821) HTML (0) PDF 5.49 M (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监测的精确度,在前人开展的城市生态遥感监测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区域尺度”的概念,充分考虑小区域范围内不同地物间的交互作用,并利用移动窗口模型(Moving Window-Remote Sensing Ecology Index, MW-RSEI)对沈阳市浑南区的遥感影像进行逐像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MW-RSEI模型和生态遥感监测模型(Remote Sensing Ecology Index, RSEI)在整体生态评价趋势上表现出一致性。但MW-RSEI模型对城市生态中的细节区域表征更明显。考虑到建筑及裸地周围植被的影响,其较差生态区域的占比仅为6%,生态评价为优的区域占比为11%。研究区生态评价结果表现得较为连续,并未出现明显的断层现象。该结果具有现实意义且与实际生态分布更为符合。MW-RSEI模型在城市生态监测中更为适用,可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主编:陈桂林(院士)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785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304/TN

国内邮发代号:4-29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