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42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短/中波双色碲镉汞红外探测器制备研究

      2021, 42(2):1-7.

      摘要 (1748) HTML (0) PDF 3.24 M (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基于分子束外延的短/中波双色碲镉汞材料及器件的最新研究进展。采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制备出了高质量的短/中波双色碲镉汞材料,并通过提高材料质量将其表面缺陷密度控制在300 cm-2以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芯片制备工艺,尤其是在减小像元中心距方面作了优化。基于上述多项材料及器件工艺制备出了320×256短/中波双色碲镉汞红外探测器组件。结果表明,该组件的测试性能及成像效果良好。

    • 高德红外640×512中波红外探测器的规模化生产

      2021, 42(2):8-14.

      摘要 (1491) HTML (0) PDF 3.30 M (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过多年的研发工作,制冷型碲镉汞(Mercury Cadmium Telluride, MCT)中波红外探测器已经实现了批量化生产能力,其阵列规格也从最初的320×256发展到现在的1280×1024 (百万像元级)。目前,随着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德红外公司”)探测器产品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红外探测器的热成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机载、舰载、陆战以及手持观测等军用装备。以640×512/15 μm碲镉汞中波红外探测器为例,介绍了高德红外公司探测器产品的工程化应用情况,并分析了探测器研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指出了未来探测器发展及应用的方向。

    • 碲镉汞材料中Hg空位、Au、As掺杂的研究进展

      2021, 42(2):15-20.

      摘要 (935) HTML (0) PDF 1.71 M (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碲镉汞材料是制造红外探测器的基础,高性能红外探测器对碲镉汞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升器件性能,必须提高碲镉汞材料的电学性能。而掺杂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碲镉汞材料掺杂可以分为n型和p型两种。对于n型掺杂来说,In是一种理想的掺杂剂,其掺杂研究目前已比较成熟。相对而言,p型掺杂研究还不是那么深入。Hg空位、Au、As掺杂均为碲镉汞材料中常见的p型掺杂手段。通过分析和总结近些年的部分相关文献,介绍了碲镉汞材料中Hg空位、Au、As掺杂的研究进展。

    • 碲镉汞表面钝化研究进展

      2021, 42(2):21-28.

      摘要 (1264) HTML (0) PDF 2.43 M (7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碲镉汞(MCT)红外探测器近些年的发展非常迅速。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探测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MCT探测器的表面对杂质、缺陷、损伤、温度等因素非常敏感,而器件的很多性能直接由其表面的性质决定,因此MCT材料表面的钝化被看成是红外探测器制备的关键工艺之一。为了提高器件表面的稳定性,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对MCT材料表面进行钝化处理。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MCT材料表面钝化方法,然后结合国内外文献重点介绍了常见的介质膜钝化方法,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 支撑结构对碲锌镉固液界面形状的影响

      2021, 42(2):29-34.

      摘要 (815) HTML (0) PDF 3.32 M (4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固液界面形状与界面附近热流的状态有关。影响固液界面附近热流方向的因素有外部温场分布和材料热导率等。总结了常用的固液界面控制方式,然后采用CGSim温场模拟软件对3种使用不同支撑结构的晶体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籽晶区以及锥形区内部固液界面的形状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支撑结构对籽晶区及锥形区内部固液界面的控制影响较大;通过采用合适的支撑结构设计并选取合适材料,同时配合外部温场的调节,能够得到理想的凸形固液界面。

    • 太赫兹光场成像的深度估计方法与实验研究

      2021, 42(2):35-42.

      摘要 (3133) HTML (0) PDF 2.83 M (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前期工作中,通过对太赫兹光场图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滤波和数字重聚焦,初步实现了图像去噪和前后景分割。为了进一步得到质量更高的太赫兹光场原数据并达到更加精确的深度分割效果,改进了实验方案及处理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平面图像(Epipolar Plane Image, EPI)的太赫兹光场深度估计方法。在太赫兹图像特性的基础上,给出了深度与视差的关系,并利用局部视差和置信度构建了全局深度图,从而达到了深度估计的目的。最后,在实验中通过10×10的相机阵列采集太赫兹光场数据,得到了准确聚焦于不同平面的重聚焦结果和高分辨度的深度估计图,实现了太赫兹光场成像的深度估计。

    • 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研究进展

      2021, 42(2):43-48.

      摘要 (793) HTML (0) PDF 1.38 M (6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Flexibl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FDSSC)具有质量轻、柔性好和耐冲击等优点,吸引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作为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光阳极是激发和收集电子的区域,其性能决定了电池的转化效率。简要介绍了FDSSC的结构和工作机理,然后综述了其光阳极的研究进展,并着重探讨了塑料基底光阳极和金属基底光阳极的制备。最后总结了FDSSC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其制备提供参考和帮助。

主编:陈桂林(院士)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785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304/TN

国内邮发代号:4-290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